今天是:  
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联系我们 
新闻资讯
 
业内资讯
技术支持
行业标准
有机玻璃管
 
站内搜索
 
关键字:
范 围:
 
首页新闻中心业内资讯
 
工艺大师张宝琳

在离白塔寺不远的羊肉胡同里,一幢毫不起眼的楼房中竟藏着一座“家庭艺术馆”。这个“家庭艺术馆”就是面塑艺人张宝琳的家。  

  “在我小时候,就在这张桌边,拜"面人郎"为师傅,面人的逼真和动人让我非常感兴趣。”张宝琳指着家中的八仙桌说。从此,张宝琳便在这张桌子上开始学捏面人,如今近四十年过去了,而这张桌子也成了张宝琳与面人这段不解之缘的见证。“如今这桌子也传了三代了!”张宝琳感慨地说。  

  制作工艺极尽精巧  

  

  1970年,十几岁的张宝琳一边在工厂干活,一边耐心地寻找可以用来模仿的图案。 “当时几乎所有的仕女图都被烧毁,我就从别人手中购买保留下来的烟盒,因为那里面藏着洋画。”张宝琳那时还发现颐和园的长廊上有很多古代人物图像,“我在纸上模仿着画这些图像,记忆下来回家捏面人。”  

  

  几块颜色不同的面团,几把形状不一、有机玻璃制成的塑刀、剪子、梳子、篦子和小刀,这就是张宝琳做面人用的工具。  

  

  做面人时的张宝琳很专注。随手揪下一小块面,在手中搓成细条,拿起梳子往上轻轻一滚,一串仕女的项链就做成了;把面重新揉回团,压平,用剪刀细细地剪开几道口,稍稍一捏,又成了纤纤玉手。  

  

  一套十八罗汉价值3800元  

  

  “上个月这个出售了一套,当时是卖了3800元。”张宝琳指着在一个玻璃罩里的一套十八罗汉说。而在改革开放初期,张宝琳在北京燕翔宾馆供职时,那时一个面人才卖到1.5元或1.7元。现在,一个面人一般可以卖到二三百元。说到民间艺术的价值逐渐被认可的过程,张宝琳不禁感慨万千。  

  

  “虽然捏面人不能一夜暴富,但是靠它维持正常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。”现在下岗在家的张宝琳主要靠捏面人来维持生计,随着面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逐渐重视起来,虽然每月的销售量很难固定,但慕名而来的客户也逐渐多了起来。  

  

  面塑不适合产业经营  

  

  虽然现在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视,而且张宝琳也有了不少徒弟,但张宝琳也从没想过把面塑做成批量生产的“产业”。据他说,面塑的价值虽然越来越被人们认可,但是一方面市场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。现在的销售主要是依靠在国外的展览会或是朋友熟人介绍买家,这样一来,销量也就很难有固定的数量。另一方面,这种纯粹依靠手工制作的面塑也不适合批量生产。“自古以来,面塑就是家庭或是作坊的小规模生产,它本身的特点也无法批量化生产。”张宝琳用低缓的语调说。  

  

  有一次,在一个展览会上一位小商品的经销商看到张宝琳的面人后,赞不绝口。随后就向张宝琳表示要订五千个面人,并问大概用多长时间可以做出来。张宝琳笑称,自己估计一辈子也做不了那么多的面人。  

  

  “虽然制作一个面人也就是个把小时,但却也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,这主要还得看心境。”张宝琳看着自己的众多作品,眼神里充满了深厚的感情。  

  

  我的生意经  

  

  始终把面塑当作艺术品  

  

  提到面人,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,一定是在庙会上,一些手工艺人用各种颜色不同的面捏制的那种简单的造型,插在竹签上的玩具。可是面塑在我眼中,首先是一个艺术作品,然后才是一个商品。我把每一个面人的制作过程都看作是一件艺术品出炉,而从没有简单地当它是一个可以出售的商品。虽然现在面人的价值还是被低估了,但是我相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重视,面塑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。  

  

张宝琳简介:  

  

    张宝琳,1954年生,北京市人,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。1970年从事面塑艺术的研究,代表作有微型核挑面塑《一百单八将》、仿象牙面塑《八仙》、仿翡翠《千手千眼佛》,《133位历史人物》等,形态逼真传神。
来源:      时间:2009/8/28 18:49:38
 
|||||||
版权所有:天长市南方有机玻璃厂  地址:安徽省天长市珠湖西路108号   电话:0550-7037110 13965983833   传真:0550-7321008  
E-mail:x3833@163.com

皖ICP备12007568号-1
网站支持:千秋在线